帛书版本道德经原文及译文(帛书本道德经全文)

12 0 2024-05-10
【帛书版本道德经原文及译文】简介: 《道德经》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,作者为老子。其内容涉及道、德、政治、哲学等多个方面,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帛书版本《道德经》的原文及译文。一、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:帛书原文: 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译文: 道,可说的道,并非永恒的道;名,可名的名,并非永恒的名。无名,是天地之始;有名,是万物之母。因此,常常无欲望,以观察它的奥妙;常常有欲望,以观察它的边界。这两者,同出自同一源头,却有不同的名字,称之为玄妙。玄妙之中的更玄妙,是万事万物之奥秘之门。二、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:帛书原文: 不尚贤,使民不争。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译文: 不抬举贤能,让百姓不争竞;不崇尚难得的财宝,让百姓不去偷盗;不觊觎美好的事物,让百姓心不乱。所以圣人治理时,使他们空虚其心灵,实在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,削弱他们的追求心志,加强他们的骨体力量。常常让百姓无所知无所欲。让那些有智慧的人也不敢去做。做无为之为,就没有不能治理的事情。三、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:帛书原文: 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。静曰复命。复命曰常。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。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译文: 归于虚无的极致,保持宁静专一。万物齐生,我以观察它的复归。物的繁杂丰富,各自又回归到本源。回归到本源就是宁静,宁静就能复生,复生就是永久。知道的永久就是明晰。不知道的永久,就会胡乱行凶。知道的永久容忍,容忍就是公正。公正就是完备,完备就是天,天就是道,道就是久远,终身无危险。通过以上几段《帛书版本道德经》原文及译文的解读,我们不仅对《道德经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智慧。
【帛书版本道德经原文及译文】简介: 《道德经》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,作者为老子。其内容涉及道、德、政治、哲学等多个方面,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帛书版本《道德经》的原文及译文。一、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:帛书原文: 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译文: 道,可说的道,并非永恒的道;名,可名的名,并非永恒的名。无名,是天地之始;有名,是万物之母。因此,常常无欲望,以观察它的奥妙;常常有欲望,以观察它的边界。这两者,同出自同一源头,却有不同的名字,称之为玄妙。玄妙之中的更玄妙,是万事万物之奥秘之门。二、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:帛书原文: 不尚贤,使民不争。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译文: 不抬举贤能,让百姓不争竞;不崇尚难得的财宝,让百姓不去偷盗;不觊觎美好的事物,让百姓心不乱。所以圣人治理时,使他们空虚其心灵,实在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,削弱他们的追求心志,加强他们的骨体力量。常常让百姓无所知无所欲。让那些有智慧的人也不敢去做。做无为之为,就没有不能治理的事情。三、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:帛书原文: 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。静曰复命。复命曰常。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。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译文: 归于虚无的极致,保持宁静专一。万物齐生,我以观察它的复归。物的繁杂丰富,各自又回归到本源。回归到本源就是宁静,宁静就能复生,复生就是永久。知道的永久就是明晰。不知道的永久,就会胡乱行凶。知道的永久容忍,容忍就是公正。公正就是完备,完备就是天,天就是道,道就是久远,终身无危险。通过以上几段《帛书版本道德经》原文及译文的解读,我们不仅对《道德经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