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经典诗词(黄庭坚 名诗)
## 黄庭坚经典诗词赏析 ### 一、 简介黄庭坚(1045年-1105年),字鲁直,自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江西诗派开山之祖。黄庭坚与张元干、秦观、晁补之并称“苏门四学士”,诗歌方面,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其诗风奇崛瘦硬,力摈晚唐、五代柔靡诗风,开创了江西诗派。### 二、 经典诗词赏析#### 1. 《登快阁》>王气浮沉几度秋,阁从天汉几时收。 > >落日心犹壮,秋风病欲苏。 > >江山如画里,人物更风流。 >
## 黄庭坚经典诗词赏析 ### 一、 简介黄庭坚(1045年-1105年),字鲁直,自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江西诗派开山之祖。黄庭坚与张元干、秦观、晁补之并称“苏门四学士”,诗歌方面,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其诗风奇崛瘦硬,力摈晚唐、五代柔靡诗风,开创了江西诗派。### 二、 经典诗词赏析#### 1. 《登快阁》>王气浮沉几度秋,阁从天汉几时收。 > >落日心犹壮,秋风病欲苏。 > >江山如画里,人物更风流。 > >北望神州路,试平章、这场功名如何?
创作背景:
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(1094) 秋,当时黄庭坚被贬谪至鄂州,途径洪州,登上滕王阁所作。
内容赏析:
首联由眼前景物起兴,追述赣江流域历史更迭;颔联写登阁时的所感,壮志难酬,却在秋风中感到一丝慰藉;颈联描绘眼前壮丽景色,并赞美当地人杰地灵;尾联抒发对时局的忧虑,并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。全诗气势雄浑,意境开阔,展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。#### 2. 《寄黄几复》>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。 > >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 > >持家但有四立壁,治病不蕲三折肱。 > >想得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瘴溪藤。
创作背景:
这首诗是黄庭坚被贬谪到宜州后写给朋友黄几复的,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。
内容赏析:
首联点明两人天各一方,音信难通;颔联运用对比手法,回忆昔日欢聚,反衬今日孤苦;颈联以“四立壁”和“三折肱”的典故自嘲家贫和久病,实则表达了不屈不挠的气节;尾联想象朋友勤奋读书的情景,表达了对友人的慰藉和关切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体现了诗人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。#### 3. 《清平乐·春归何处》> 春归何处?寂寞无行路。 > > 若有人知春去处,唤取归来同住。 > > 春无踪迹谁知?除非问取黄鹂。 > > 百啭无人能解,因风飞过蔷薇。
创作背景:
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谪到四川时所作,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追寻以及无法挽留的无奈与感伤。
内容赏析:
上片以设问开篇,表达了词人对春天逝去的追问和惋惜;下片则以黄鹂的啼叫来暗示春天的踪迹,但最终还是无法挽留,只能任由它随风而去。全词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化为具体可感的景象,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### 三、 艺术特色
诗风奇崛瘦硬:
黄庭坚的诗歌追求奇特峭拔的风格,用语生涩,造句拗折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。
注重炼字造句:
黄庭坚主张“夺胎换骨”,追求语言的精炼和新奇,对诗歌的字词、句法都进行了精雕细琢。
富于哲理意味:
黄庭坚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,表达了他对社会、历史和人生的思考。### 四、 影响黄庭坚是北宋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,与苏轼并称“苏黄”。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,明代诗人黄佐就曾评价道:“诗之派,盛唐而下,不出李杜。然江西一派,亦盛极一时,想其风骨峭劲,自是不可及。”### 结语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他的作品不仅是北宋文学的宝贵遗产,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