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原文及注释(道德经原文及注释及译文)
## 道德经原文及注释### 简介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老子》,是春秋时期老子(李耳)所作的哲学著作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道家学派著作,为其理论来源。道德经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,不分章,后改为《道经》在前,《德经》在后,并分为81章。《道德经》文字以简约、质朴、自然为特点,含义精深,影响深远。其内容涵盖了哲学、政治、伦理、军事等诸多方面,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### 第一章
原文: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## 道德经原文及注释### 简介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老子》,是春秋时期老子(李耳)所作的哲学著作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道家学派著作,为其理论来源。道德经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,不分章,后改为《道经》在前,《德经》在后,并分为81章。《道德经》文字以简约、质朴、自然为特点,含义精深,影响深远。其内容涵盖了哲学、政治、伦理、军事等诸多方面,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### 第一章
原文: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注释: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:
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“道”,就不是永恒不变的“道”;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“名”,就不是永恒不变的“名”。
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:
“道”在没有名字的时候,是天地的开始;“道”在有名字的时候,是万物的根源。
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:
所以,要经常保持无欲的状态,才能观察到“道”的微妙;要经常保持有欲的状态,才能观察到“道”的边界。
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:
无欲和有欲,都是从“道”而生,只是名称不同罢了。它们都可以称为“玄”, “玄”而又“玄”,是通向一切奥妙的大门。
解读:
本章是《道德经》的开篇,点明了“道”和“名”的关系。“道”是超越语言和思维的,无法用语言来完全表达;“名”是人为的设定,是用来指称事物的。老子认为,要真正理解“道”,就必须超越语言和思维的限制,用心去体会。### 第二章
原文: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注释: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:
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,是因为有丑陋的存在作为对比,也就显出了丑陋。
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:
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,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作为对比,也就显出了不善。
解读:
本章主要阐述了相对性的概念。老子认为,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,美与丑、善与恶都是相互依存、相互转化的。### ... ...
注:
由于篇幅有限,此处只列举了前两章的原文及注释,如需了解更多章节内容,请查阅相关书籍或网站。### 学习建议《道德经》内容博大精深,建议读者结合自身情况,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:1.
逐句研读:
仔细阅读原文,并参考注释理解其含义。 2.
版本比较:
阅读不同版本的《道德经》,比较其异同,加深理解。 3.
结合现实:
将《道德经》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,思考其现实意义。 4.
交流讨论:
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,相互启发,共同提高。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