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对年龄的称呼1~100岁(古代对年龄的称呼1~100岁是什么)

13 0 2024-08-26

古代对年龄的称呼(1~100 岁)

简介

古代社会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,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。以下列出了从 1 岁到 100 岁的详细称呼。

儿童期

1 岁:

襁褓

2 岁:

孩提

古代对年龄的称呼(1~100 岁)

简介

古代社会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,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。以下列出了从 1 岁到 100 岁的详细称呼。

儿童期

1 岁:

襁褓

2 岁:

孩提

3 岁:

垂髫

4-6 岁:

总角(男孩)

4-6 岁:

豆蔻(女孩)

7-8 岁:

龀齿(换牙)

少年期

9-12 岁:

黄口(男孩)

9-12 岁:

艾叶(女孩)

13-15 岁:

舞勺(男孩)

13-15 岁:

及笄(女子,行笄礼,插发簪)

青年期

16-20 岁:

弱冠(男子,行冠礼,戴成人帽子)

16-20 岁:

二八(女子)

21-30 岁:

而立(儒家“三十而立”)

31-40 岁:

不惑(儒家“四十而不惑”)

中年期

41-50 岁:

知命(儒家“五十而知天命”)

51-60 岁:

花甲(60 为一甲子)

61-70 岁:

古稀(杜甫诗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)

老年期

71-80 岁:

耄耋(毛发皓白)

81-90 岁:

耋耄(毛发白而稀疏)

91-100 岁:

期颐(儒家“百岁曰期颐”)

特别称呼

刚出生:

呱呱坠地

100 岁以上:

人瑞

去世:

千古,百岁千秋